他还表示,目前巴西总装机量已从去年11月底的3.2GW,大幅增至目前的约5.5GW。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OCI难以弥补在群山扩大在马来西亚的第二座多晶硅工厂所造成的52,000吨的巨大产能损失。投降分析师表示,这家马来西亚工厂有足够的扩张空间,电价接近中国西部。
韩国多晶硅制造商OCI计划闲置大部分产能。先前宣布的扩张计划旨在补偿韩国产能的任何损失,但OCI现在计划仅将马来西亚的多晶硅产量仅提高10%。他表示:如果你曾经对中国多晶硅行业的雄心有过怀疑,现在就应该打消这些疑虑。多晶硅专家Bernreuter表示,自2011/2012年首次摆脱多晶硅行业以来,该公司的投资策略一直很保守。根据OCI的数据,如今韩国的工业用电价格已超过0.10美元/千瓦时,比2009年增加了71%,这位分析师表示,包括多晶硅业务在内的OCI基础化学部门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报告了负利润。
Bernreuter表示,中国竞争对手通威最近透露了计划在2023年将其多晶硅生产能力从80,000吨增加到惊人的220-290,000吨。这位分析师说:尽管马来西亚的电价具有竞争力,但仍放弃了大约50,000吨的庞大市场量,并且没有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反倾销税,这意味着对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投降了白旗。除交通运输业、旅游、酒店住宿等重点行业收到冲击相对严重之外,工业生产在用工、订单、库存、生产、运输等方面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上,扩产是龙头光伏企业维持盈利的基本手段。东莞证券分析认为,若331抢装无法完成,去年未按计划并网的项目将赶在6月30日之前并网,但届时补贴将比原补贴降低0.02元/千瓦时,致光伏企业一季度业绩增速或承压。而由于企业订单通常采用分批交货的形式,这一季因为疫情导致的递延交货只要不影响最终并网时间点,通常可以在下一季补回。并且随着复工的到来,这种影响很快会消化。
供给端依然承压在产能释放下,由于光伏行业工业化生产程度较高,部分产线对人力要求低,即使在春节放假期间,依然可以保持较高比例的产能。据悉,以组件行业数据为例,2017年,光伏组件TOP7的企业,产能都处于5GW级别(4.3-6.5GW);2018年,top7中4家企业就已经扩张到了接近10GW级别(8.5-9GW);2019年,TOP7企业继续加速扩张,分别达到了15GW、10GW产能规模。
有企业反映称,疫情出现后,供应链环节受波及,原辅料运输到位时间有所延长,对组件环节略有影响。协鑫集团相关人士在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产能会受一些影响,但是一季度是光伏淡季,所以影响能接受。2月10日为多地有条件复工复产的首日。复工复产在即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月9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35982例(其中重症病例6484例),累计死亡908例,累计治愈出院3281例,现有疑似病例23589例。
以江苏省2月9日下午发布的紧急通知为例,企业只要有效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均应予以复工,由此可以预计此后光伏企业将逐渐恢复规模化生产能力。此外,在交通运输方面受管控压力也较大。分析认为,海外市场对光伏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装机规模的下降。此外,出口地区呈现多元化趋势,组件出口额过亿美元的地区已超过26个,出货量超过1GW的国家达到13个。
不过,由于目前对疫情防控进展尚没有明确预期,如果上游晶硅原料、硅棒、硅锭等企业产量不足,同样可能会顺延传导至电池片和组件制造端,对光伏系统产品生产造成影响。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出口发达产业之一,在新冠病毒被列入PHEIC后,光伏产业的出海计划也将受到波及。
而即使如期复工后,能否完成订单交付也可能成为难题,供应不及时的风险仍然存在。不过接下来疫情何时能结束,则对全年的安装量的影响不能确定
除通威外,2月10日,协鑫、锦浪科技、固德威等光伏企业实现首日复工,光伏企业正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数据显示,2019年通威太阳能电池总产能达20GW,连续四年居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出货量首位。目前,国内重点光伏企业多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此外,光伏制造行业的各个领域影响也有所不同。此外,与光伏系统密切相关的国家电网也于近期出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4000余名员工中,共有3290名员工允许返岗,返岗率为80%。
在严峻的防疫压力之下,不少企业面临着安全、生存等多重考验。此外,通威太阳能还改造了车间内的空调系统,确保空气的实时流通等。
光伏巨头企业协鑫集团、隆基股份等则表示,尽管产能会受一些影响,但第一季度是光伏行业的淡季,随着企业的逐渐复工,这种影响将很快被消化。为确保员工在安全的情况下恢复生产,通威太阳能进行了严格的排查和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年前对所有员工进行摸查,对返岗员工的路程、人员接触史、健康状况等进行逐一的严格排查。
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企业,通威太阳能成都生产基地拥有4000余名员工,防疫难度高。在单晶领域,受物流原材料企业库存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单晶硅片或将出现短期的供应短缺状况,价格也将出现一波小幅上涨;太阳能电池片环节目前总体开工率较高,预计此次影响较少,价格基本会出现平稳趋势;受影响最大的是组件环节,国内光伏组件多集中在浙江、江苏一带,总体开工率不高,加上原材料等短缺的问题,将对一季度组件产能造成一定的冲击,预计短期内组件价格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复工后企业大门口、车间、宿舍等处均安排了体温检测,厂区内实行严格的通风消毒措施,车间内员工相互接触距离保持一米以上,通过取消面对面早晚会等形式,减少人员的大面积聚集。目前,通威太阳能成都生产基地已安全生产一周,其样板式的复工为其他光伏制造企业恢复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企业借鉴。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却能有力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稳定运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疫情对第一季度光伏制造行业带来的冲击。
据报道,目前不少光伏企业都在2月10日恢复了生产,复工情况较为乐观。部分员工无法回到工作地,回城后还需进行两周的自我隔离,复工难成为了光伏制造企业的难题。
从目前各企业的表现而言,处于第一梯队的光伏制造企业并未因疫情而造成过度的恐慌,部分企业停工对业绩的影响十分有限,但对于一些原本竞争力较弱的小型企业而言,停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根据江苏省2月9日发布的最新公告,企业在有效落实各项防控要求的基础上,均应予以复工,因此做好防疫工作无疑是企业复工的首要任务。
2月4日复产的太阳能电池片业务也基本不受影响。晶科、东方日升、隆基、天合太阳能等龙头企业均保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
通威太阳能复产做了什么?实际上,通威太阳能在2月4日就已全面复产,目前已经平稳运行一周。而近日,通威太阳能成都生产基地全面复工的消息登上了央视新闻,成为疫情防控的企业样板。此前有相关机构预期,受此影响,光伏制造商的开工率爬坡缓慢。预计到二月底,大部分一线厂家的开工率将保持在四到八成之间。
通威太阳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之所以全面复产是因为员工多是本地居民,春节期间所有高纯晶硅业务并未停工。预计2020年通威太阳能产能规模有望超过30GW,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全球电池片行业的龙头地位。
2月10日,全国多地迎来节后首批复工潮。另外,公司还安排专人对员工的宿舍、班车进行消毒,从食、住、行等多角度全方面做好防疫工作。
但是总体来说,疫情对光伏制造行业造成的影响有限,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今年的光伏行业将会逐渐迈向正轨。复产后,光伏行业有哪些影响?疫情之下,企业复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最难的还是人员短缺的问题。